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在联组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新华日报》特邀请相关专家学者阐释解读。2021年3月9日,《新华日报》“思想周刊”刊发校党委程纯书记署名文章《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文如下:
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程 纯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联组会时强调,“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健康。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召开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确立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这为打造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模式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更加注重预防。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再次证明,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后疫情时代,应当大力推进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并规范运行“平时与战时相结合”的公共卫生体系及其应急管理体系,切实在人民健康观念、医疗模式和服务体系、医学发展方式等方面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积极转变。围绕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持续改善,从持续加大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投入、吸引优秀人才扎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创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政策制度等方面着手,切实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切实提升群众患一般疾病时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意愿,切实提升数量众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基础作用。大力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健康理念。每个人都应当树立健康意识、提升健康素养,既将健康作为实现自我全面发展的基石,又将健康作为推进自我全面发展的目的,从而在社会层面推进“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生产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推动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中国传统医学一直蕴含并践行着“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预防医学思想,这种传统的医学理念在当代依然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全国各地正不断推进构建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启动中医药治未病健康促进工程等,加速治未病学术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医药的表现有力地说明了其理论和技术体系在防治新发未知传染病方面具有特殊作用。为此,国务院在有关文件中要求,在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专科医院等逐步推广“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建设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和紧急医学救援队伍,探索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立中医药部门和专家队伍。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现有临床实践和有关文献已经表明,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患者后遗症的治疗中具有独特作用,及至诸如心脑血管等其他重大疾病康复治疗和慢性病、多发病管理,这种作用依然凸显并且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需要开发更多适宜的中医药技术和产品,以一种“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方式持续发挥作用。
崇高的事业总是由崇高的人托举。2020年下半年以来,国务院及有关部委陆续颁布了《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对建成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更高水平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加速培养更多更优适应健康中国建设需求的中西医人才提出了明确要求。一要坚持立德树人。此次联组会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医重卫、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的同时,对这两支队伍建设也提出了期待和要求:广大医务工作者要怀救苦之心、做苍生大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做好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对于医学高等院校而言,一肩担健康服务、一肩担高等教育,更需要在明大德、树师德、立医德的过程中打造一流的医学教育。二要坚持创新发展。适应医学发展理念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和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发展要求,无论是以新定位推进医学教育发展、以新内涵强化医学生培养,还是以新医科统领医学教育创新,医学教育体系都需要从价值理念、培养目标、专业结构和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才能显著增强服务卫生健康事业的能力和水平。三要坚持学科引领。学科建设具有统领各种教育要素和资源的典型特征,医学教育更需要在医教协同、产教融合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的水平,通过学科专业一体化、学科专科一体化建设和发展,不断构建完善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领军人才、创新拔尖人才和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满足不同层次医学领域和健康服务的人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