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书记信箱
 
【学习资料】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中医药的重要论述
发布时间: 2021-04-14 浏览次数: 368

2019724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会议指出,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是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显著优势。要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和开放创新发展,改革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发挥中医药在疾病治疗和预防中的特殊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许多重要会议、重要活动、重要场合提及中医药,就发展中医药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成为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发展中医药的重要论述。

20196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就如何构建更加紧密的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和倡议。他指出:中方愿意适时举办上海合作组织传统医学论坛,发挥传统医学优势,改善民众健康,提高医疗卫生水平。

201810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东考察。1022日下午,习近平考察了珠海横琴新区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他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让中医药走向世界。

2018722日,在对南非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习近平在南非《星期日独立报》、《星期日论坛报》、《周末守卫者报》发表题为《携手开创中南友好新时代》的署名文章。他指出:中国中医药企业正积极开拓南非市场,为南非民众通过针灸、拔罐等中医药疗法祛病除疾、增进健康提供了新选择。

2018320日,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我们不仅形成了小康生活的理念,而且秉持天下为公的情怀,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我国古代神话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勇于追求和实现梦想的执着精神。

201710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他指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

201795日,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记者会上指出:今年,五国人文交流合作全面铺开,运动会、电影节、文化节、传统医药高级别会议等活动有声有色,受到五国人民热烈欢迎。

2017724日,习近平在致第十九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的贺信中指出:中国2500多年前编成的诗歌总集《诗经》记载了130多种植物,中医药学为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植桑养蚕而发展起来的丝绸之路成为促进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201776日,习近平致2017年金砖国家卫生部长会暨传统医药高级别会议的贺信中指出:传统医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药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以其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受到许多国家民众广泛认可。实现人人享有健康是我们共同的美好愿景。我希望各方充分利用金砖国家卫生部长会暨传统医药高级别会议机制,深化卫生健康领域交流合作,推进各方传统医药互学互鉴,携手应对公共卫生挑战,为保障人民健康作出贡献。

2017118日,习近平在中国向世界卫生组织赠送针灸铜人雕塑仪式上致辞。他指出:我们要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统医学,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中国期待世界卫生组织为推动传统医学振兴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为促进人类健康、改善全球卫生治理作出更大贡献,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美好愿景。

2016819日至20日,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我们要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中医药宝库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坚持古为今用,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服务于人民健康。要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中医药法规,建立健全中医药发展的政策举措,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适合中医药发展的评价体系、标准体系,加强中医古籍、传统知识和诊疗技术的保护、抢救、整理,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力争在重大疾病防治方面有所突破。

2016613日,习近平会见德国总理默克尔时指出:中方支持深化两国在教育、签证便利化、航权安排、传统中医药等领域合作。

2016329日,习近平会见捷克总统泽曼时指出:双方同意深化金融、核能、中医药、航空运输、产业园区合作,构建全方位互联互通。双方同意进一步支持中国传统医学在捷克共和国和中东欧地区的传播、推广和应用,支持中捷中医中心的不断建设和发展。

201621日至3日,习近平赴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期间,在考察江中集团江中药谷制造基地时强调:医疗保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要下大气力抓好,生产廉价、高效、优质、群众需要的药品,杜绝假冒伪劣,切实保障老百姓的生命健康权益。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是五千年文明的结晶,在全民健康中应该更好发挥作用。小康提速,康也包括健康,要全民健康。中医药发展这条路,你们走对了。江西把中医药作为发展的一个着力点,是正确的,也是很有前景的。

20151218日 ,习近平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的贺信。值此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之际,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奋战在中医药战线的同志们致以诚挚的问候!60年来,中国中医科学院开拓进取、砥砺前行,在科学研究、医疗服务、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以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一代代中医人才,辛勤耕耘,屡建功勋,为发展中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2015710日,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中方支持成员国在紧急救灾、传染病防治、便利人员往来等领域继续加强合作,愿同各国研究探讨中医药合作、简化人员签证和劳务许可手续等举措。

2015215日,习近平在西安调研时,曾来到雁塔区电子城街道二O五所社区一家中医馆,他表示:很多患者喜欢看中医,因为副作用小,疗效好,中草药价格相对便宜。像我自己也喜欢看中医。

2014918日,习近平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的演讲时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国太极和印度瑜伽、中国中医和印度阿育吠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两国人民数千年来奉行的生活哲理深度相似。这次访问期间,双方制定了中国-印度文化交流计划,目的就是弘扬两国古代人文精神,重现中印两大文明交流互鉴的盛景。

201432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指出: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四大发明带动了世界变革,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中国哲学、文学、医药、丝绸、瓷器、茶叶等传入西方,渗入西方民众日常生活之中。

20131021日,习近平会见马其顿总统伊万诺夫时指出:(两国要)扩大教育、文化、艺术、中医药等领域交流。

2013913日,习近平在比什凯克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传统医学是各方合作的新领域,中方愿意同各成员国合作建设中医医疗机构,充分利用传统医学资源为成员国人民健康服务。

2013820日,习近平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时指出:中方重视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要作用,愿继续加强双方合作,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在海外发展,推动更多中国生产的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共同帮助非洲国家开展疾病防治和卫生体系建设,为促进全球卫生事业、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2013322日,习近平在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中国是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又是充满发展活力的东方大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就有40多处。中华书画、京剧、中医等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2010620日,习近平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出席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时说: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中医孔子学院把传统和现代中医药科学同汉语教学相融合,必将为澳大利亚民众开启一扇了解中国文化新的窗口,为加强两国人民心灵沟通、增进传统友好搭起一座新的桥梁。

2007212日,浙江省在全国成立首家名中医研究院,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发来贺信。欣悉我省成立名中医研究院,谨表示热烈祝贺,并向致力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同志们致以诚挚的问候!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积极为中医药发展创造条件。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心系人民、服务人民,为传承我国传统医学,发展我省中医药事业,提高人民的健康素质作出了积极贡献。名中医是我省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骨干。名中医研究院的成立,为广大名中医施展才干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希望全省广大名中医秉承大医精诚的美德,积极加强学术交流研究,认真挖掘整理学术经验,努力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学,大力培养中医药人才,为建设卫生强省和中医药大省作出新贡献!


Copyright © 2021 南京中医药大学 苏ICP备11032525号-1
技术支持:南京中医药大学网络管理与信息化办公室
地址: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38号 邮编:21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