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书记信箱
 
【党史学习】壮丽70年·党领导中医药发展历程⑰:让中医药常青树扎根基层
发布时间: 2022-04-30 浏览次数: 266

基层医疗服务和群众利益血脉相连,只有基层服务能力真正提高,群众才不会小病拖、大病扛

当代生命科学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世界范围内医疗供需显现突出矛盾之时,立足中国国情,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走中国特色卫生健康路,是用中国式的办法为解决好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作出的独特贡献。

 

破土

为基层中医药服务强筋健骨

 

2012年,就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薄弱等问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五部门出台《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就巩固和拓展基层中医服务进行专门部署。

2013年的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指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是当前中医药工作的重中之重。

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认为,中国卫生事业最为薄弱的环节就是基层和农村。面对医改难题,如果做到90%的大病能在县城里解决,就会缓解大医院压力。因此,发挥简便验廉的中医药特色,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为箭在弦上。

2015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电子城街道二〇五所社区中医馆时肯定了基层中医馆模式,他指出开设中医科、中药房很全面,很多患者喜欢看中医,因为副作用小,疗效好,中草药价格相对便宜。借着国家启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东风,基层中医药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十二五期间,提升工程通过加强统筹规划、强化政策落实、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条件、特色优势和人才队伍等9项具体任务和5项保障措施,使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不断提升,重大疾病、传染病防治优势进一步凸显,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作为一项工程,必须要有看得见、摸得着、切实可行的抓手。

提升工程实施以来,2012201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通过中央转移支付累计投入资金6.91亿元,共支持补助全国3456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中医药馆或国医堂。

相较于西医动辄几十万元、上百万元的设备采购费,将中医药科室集中设置,综合运用多种中医药技术方法,形成相对独立的区域,提供医疗、预防、康复、养生等多种服务的中医馆投入价廉效优,西安二〇五所社区中医馆建设投入只有10万元。

因为价格低廉、疗效明显,越来越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中医非药物疗法,与手术、输液等相比,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降低了医保支出,减少了抗生素滥用等问题,吸引更多患者在基层就医。

除了价廉效优的特点外,中医馆在老年病、慢性病、多发病、康复医疗中也显现出巨大优势,受到百姓欢迎。

同时,各省也加大投入力度。在县、乡、村基级中医药服务网络中,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是中医药服务能力最弱、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速度最慢的一环,是提升工程的难点,也是重点。

各省正是从这一难点、重点入手,加大投入力度,扎牢基层中医药服务网底。例如甘肃省从2012年起,每年拿出1000万元,建中医特色乡镇卫生院,一年建100个左右,到2015年已经建了400多个。

截至2015年底,全国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完善,90.74%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2.66%的乡镇卫生院都已设置了中医科。为实现首诊在基层”“大病不出县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突破制约基层中医药发展的人才瓶颈,《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实施,开展县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项目、农村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中医专业大专学历教育,以及民族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实现了到2015年,培训6.65万中医药人才的目标,到2020年,将争取达到培训基层中医药人才13.3万人的目标。

各地也通过招聘、返聘、定向培养、在职人员学历教育、师带徒、岗位培训等方式,大力培养和引进人才,夯实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发芽

找到基层中医药服务的锁眼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2016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总结十二五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工作的基础上,印发《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力争完成使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10项以上中医药技术服务等总体目标。

20187月,中医中药中国行江苏省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在南京老门东地区举行,35名来自省市中医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专家组成的义诊团队,被市民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江苏省目前近97%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乡镇卫生院都设立了中医馆、中医阁,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看中医,基层门诊中医服务量较之前已经翻了一倍,距离十三五规划一步之遥

十三五期间,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还是以强化基层中医药网络建设为重点,各省各地区扎实推进,取得良好效果。

以县中医医院为重点,加强龙头建设,以乡镇卫生院为主体,加强骨干建设,以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加强网底建设,以民办医疗机构为补充,加强补网建设的工作思路在全国各地基层开展起来,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较十二五期间得以进一步完善。

以湖南省长沙市为例,在十三五行动计划指导下,全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按标准设置中医科、中药房,配备中医诊疗设备,建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馆,中药饮片配备不少于300种,中医药服务量达到30%以上,能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开展6类以上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15大项41小项考核指标基本达到创建目标,中医药特色优势得以在基层发挥,惠及广大百姓。

此外,长沙市持续推进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全市建成1072个标准化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大部分村卫生室能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开展4类以上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鼓励引导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社会办中医医院6家、中医门诊部和诊所193个,成为中医药网络建设的重要补充,壮大了基层中医药工作力量,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更加健全。

与此同时,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也是十三五期间的重点工作,包括为基层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中医体质辨识服务和为036个月儿童提供中医调养2项服务。

各省市基层医疗机构积极响应,江苏省扬州市扎实落实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201765岁以上老人、0~36个月儿童的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分别为74.57%78.53%,超过了预期45%的目标。

中医药家庭医生签约被积极推进,做到每个家庭医生团队有中医药人员或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师,分别制定中医药家庭医生签约基本服务包和中医药个性化服务包。2017年,扬州全市以村(社区)为单位家庭医生中医药服务签约率94.35%,重点人群中医药服务签约率47.02%,重点人群中医药签约个性化服务签约率14.72%。不仅在扬州,全国基层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都在有序开展。

扎根

基层中医药集结号声声回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中医药独特优势得以发挥,以较少的资源总量提供了较多的服务份额,放大了医改惠民效果,未来基层中医药服务潜力还将持续释放。

2017年,随着中医药法的实施,办中医诊所的门了,全国各地的中医诊所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解放了基层中医药强大的生产力

作为中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的一部分,中医诊所由许可管理改为备案管理,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由5年执业经验改为3年,对于进一步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壮大基层中医药服务队伍,方便人民群众就医具有重要意义。

2012年提升工程实施前相比,基层中医药服务更加可及、可得,城乡居民看中医、用中药,获得感显著增强。截至2018年底,全国已有98.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7.0%的乡镇卫生院、87.2%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9.0%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较2012年分别提高了21.9%27.8%31.7%5.3%

此外,各地注重创新实践,不断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基层中医药发展机制和模式,以国医堂为代表的基层中医综合服务区建设模式,成为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突出特色和最大亮点。

如今,各地基层医疗机构的国医堂已逐渐成为基层中医治未病的主体、疾病康复的中坚力量、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中医全科人才的培育基地以及中医智慧医疗的应用终端。

提升工程也让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适宜技术丰富起来,截至2018年底,79.3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0.57%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6类以上的中医药技术方法,63.22%社区卫生服务站、40.81%村卫生室能够提供4类以上的中医药技术方法,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中医药在基层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综合使用多种中医适宜技术手段为城乡居民服务,彰显了中医药在基层强大的生命力,实现了基层机构、医务人员、城乡居民三赢的结果,也增强了基层中医药获得感,让更多群众主动留在基层。

此外,提升工程还让基层医疗机构成为中医药文化传播基地,装修大气、厚重、典雅的国医馆蕴含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气息,有的还将散落民间的中医药古书收藏其中,中医药文化宣讲让文化走进社区,提升了群众对中医药的参与感、认同感,营造了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如今,基层中医药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已经形成并不断扩大影响。基层中医药集结号回响在祖国大地。

 


Copyright © 2021 南京中医药大学 苏ICP备11032525号-1
技术支持:南京中医药大学网络管理与信息化办公室
地址: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38号 邮编:21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