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书记信箱
 
【党史学习】壮丽70年·党领导中医药发展历程⑮:宏伟战略引领振兴发展新征程
发布时间: 2022-04-01 浏览次数: 274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国家发展大局中,中医药事业如何定位,确立怎样的目标,把握怎样的工作重点、路线图和时间表?

举一纲而万目张。从《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再到刚刚审议通过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一系列高屋建瓴、衔接有序的顶层设计,明确地回答了上述问题。

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道路上,每一个纲领性文件的出台,都标注了一个新的历史坐标。细读措辞的变化,从扶持和促进促进,从发展传承创新发展,一减一加,展现了中医药由弱到强、路线愈发明晰的发展历程。

春风: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20095月,全国中医药工作者的心是炽热的。这一年,国家启动新一轮医改,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被写进了医改方案。同年,作为医改的配套方案,《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炉,从国家战略高度对中医药发展进行顶层设计。

然而就在《意见》颁布的前几年,取消中医的论调还一度甚嚣尘上。一些网站掀起了废除中医中药的讨论话题,有人甚至发起取消中医的签名活动。

我们要发扬光大中医药事业,这是毫无疑问的。对这类言论和活动,原卫生部予以明确回击。

2006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提出要制定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与此同时,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深入各地进行大量实地调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并开展了系列专题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意见》的送审稿,报经国务院审议发布。

充分认识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意见》开宗明义,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强中医药工作,开创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新局面。

这份来之不易的纲领性文件,让中医人心中暖流涌动,也鞭策中医人砥砺前行。《意见》出台后,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党委、政府更加重视中医药工作,各省纷纷召开中医药发展大会,出台了关于加快中医药发展的相关意见,加强了中医药管理机构建设,增加了对中医药的投入力度。

随着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将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需求也愈发迫切。

应树立中医药科学性、先进性的理论自信,发展中医药要形成一个国家战略,将中医药纳入国家各项具体发展政策中。”2013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中医药发展战略座谈会,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的李慎明说。

2014年初,国务院分管领导在听取国家卫生计生委工作汇报时指出,要抓紧研究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提出促进中医药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20145月,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的领导下,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完成前期战略课题研究,并在随后开展规划起草与上报工作。从国务院2016214日审议规划,至222日规划正式印发用了不到10天时间,这与中医药行业内外无数专家同仁付出的心血与汗水分不开。

为了加速规划出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多次研究部署,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战略规划编制办公室,并建立了联络员机制,共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20余次,行业内外约200多位专家参加。先后在安徽芜湖、北京、上海等多地研究讨论,并赴山西、甘肃、福建等地进行调研。同时委托中国中医科学院信息所、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分别从综合、创新、继承3个维度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并多次征求了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国务院医改办各成员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多次征求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医药管理部门、局机关各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征求了部分院士、国医大师、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20162月,《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正式印发,吹响了中医人的集结号。

时隔17年,再度以国务院名义发布一个行业的中长期规划,意义十分深远,彰显了中医药战略地位的大幅提升。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中医药的重要论述的具体举措,是党和国家中医药方针政策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医药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全价值链特征的生动体现。

《规划纲要》明确了未来15年我国中医药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旨在发挥中医药在促进卫生、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文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统筹推进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

作为中医药发展的国家方略,《规划纲要》可谓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

化雨:解决制约中医药发展的突出问题

如果将支持中医药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比作灌溉田园的水流,那么赋权充分、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就是四通八达的水渠,适应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的法规体系则是安全阀和加速器。建立健全中医药法规体系和管理体系,理顺机构职能,赋予法治保障,有利于推动中医药发展政策的落地落实。

从制度体系看,相对独立的中医药法律法规体系还未建立,现行卫生政策法规等相关制度与中医药特点规律还不相适应,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制度需进一步健全。”2015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作出上述判断。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法治的保障。2003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对促进、规范中医药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中医药服务能力不足,中医药服务领域出现萎缩,医师管理、诊所管理和药品管理制度不能完全适应中医药特点和发展需要等等。

《规划纲要》明确,推动颁布并实施中医药法,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法规和部门规章,推动修订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药品种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构建适应中医药发展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

《规划纲要》印发后10个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出台。国家层面的配套规章也快速跟进,《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管理规定》等配套文件陆续出台,进一步激发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潜力与活力。

 

各地也纷纷响应,抓紧落实,陆续开展地方条例制修订相关工作。目前,河北、湖北已率先完成中医药条例的修订并颁布。

中医药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也对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健全中医药管理体制。按照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创新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国家、省、市、县级中医药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领导机制,切实加强中医药管理工作。

《规划纲要》印发后不久,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在国务院领导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牵头,36个部门和单位统筹协调中医药工作,对全国中医药工作进行宏观指导。

《完善中医药政策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围绕建立健全中医药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的目标,部署实施一批政策研究项目。与此同时,地方中医药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甘肃、浙江等地新设立了地市级中医药管理局,江苏、河南等地在地市级、县级卫生管理部门下新设了单独的中医科室。15个省份的卫生监督部门成立了专门的中医药监督执法科室。

润物:中医药资源潜力活力充分释放

细读近两年密集出台的顶层设计,不难发现,这些政策间也有自己的层次和逻辑。

《意见》《规划纲要》等纲领性文件作出整体部署,描绘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路线图。细分到各个领域,《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实施方案》《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文件的出台,丰富了中医药发展的制度内涵,细化了各项工作开展的施工图

顶层设计激发了来自基层的强大发展势能,充分释放了中医药资源的潜力与活力,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中医药服务体系得到加强、服务能力稳步提升,中医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量占医疗服务总量的比例由2009年的14.3%上升到2018年的16.1%,公立中医医院比公立医院门诊次均费用低10.8%,住院人均费用低24.7%,创造了发展中大国维护人民健康、防病治病的独特模式和发展道路。

——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得到重视,独立设置的中医药本科院校有25所,评选表彰三届国医大师90名和首届全国名中医100名。截至2018年底,建设了1413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851个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和64个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科技创新取得一系列成果,屠呦呦研究员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40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立,2000年至今共有117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

——中医药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了一批中医药海外中心,一批个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2019525日,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首次将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章节纳入其中。

这个夏天,我们的心潮愈发澎湃。7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这将是我们党历史上专门部署中医药发展的一个重要文件,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医药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凸显了在全面深化改革全局中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价值作用。

我们期待着《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的发布,期待站在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这一意见的指引下,中医药以崭新的姿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充分发挥作用,成为建设健康中国的主力军,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


Copyright © 2021 南京中医药大学 苏ICP备11032525号-1
技术支持:南京中医药大学网络管理与信息化办公室
地址: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38号 邮编:210023